市林业和园林局2011年工作情况和2012年工作计划

规划计划

市林业和园林局2011年工作情况和2012年工作计划

来源:湛江市市政园林局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一、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林业和园林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2011年,是在广州亚运绿化取得重要成效,进一步巩固提高、加快发展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花园城市”建设目标,大力实施“森林围城”战略,积极推进“两湖”建设、花景计划、千里绿道等重点工程,强化林业和园林精细化管理,全市绿化建设水平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41.66%,建成区绿地率35.6%、绿化覆盖率40.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05平方米,基本形成了城外森林葱郁、城郊林带连接、城内花团锦簇的森林绿地体系。
(一)重点项目建设全面完成。白云湖、海珠湖建设是去年市的重点工程,也是广州第一、第二大人工湖。在水务局、海珠区、白云区和水投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共完成绿化面积129.8公顷,着力打造以自然生态、低碳环保和文化科普为主题的湿地公园,受到了市民游客的好评。为配合“两湖”建设,还联合省绿委、军区环绿委举办了“共建绿色家园,共享幸福广东”国际森林年广州地区党政军民大型义务植树活动,推动了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深入开展。同时,抓紧推进青山绿地二期工程。制定实施了《广州市“青山绿地”二期工程实施计划》及工作指引,以生态公益林和环城林带、大坦沙环岛绿化为重点,新增和改造绿地面积19平方公里,进一步丰富了城市绿量,绿化美化了城市环境。
(二)“锦上添花”工程抓紧推进。一是实施“花景计划”。按照汪洋书记的指示,在重要景区、主干道两侧规划建设30个主题花景,并启动帽峰山景区等示范点建设,提升城区的“花视率”。二是花卉布置常态化。选取临江大道、花城广场、二沙岛等18条主干道、重要景观点,进行常年花卉布置,保持鲜花常开。三是精心组织木棉认种活动。一批知名企业和市民群众积极认捐认种,全年共认种木棉2285株,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四是选育新优花卉品种。大力开展岭南乡土野生花卉的引种驯化栽培,对市花木棉进行良种和不飘絮选育,建设广州特色花卉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为广州花城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和保障。
(三)绿道建设任务超额完成。通过各区、县、各部门的共同努力,2011年全市新增绿道862公里,新增驿站和服务点52个,新增和改造绿化917公顷,完成省下达总任务的195%。目前,全市绿道总里程达2038公里,建成驿站和服务点151个,覆盖面积3600平方公里,服务人口超过800万,一直位居全省第一。其中,增城市、萝岗区、荔湾区绿道建设起步早、进展快、质量高,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扬。同时,为切实加强绿道运营管理,组织制定了《广州市绿道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绿道管理维护主体、资金、标准、措施等,确保绿道管理规范有序。联合相关部门开展绿道专项巡查整治,积极开展各类宣传推介活动,有效提升绿道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促进了千里绿道的全民共建共享。
(四)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一是加强森林防火“四化”建设。各区、县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大力推进森林防火队伍专业化、装备机械化、指挥信息化、阻隔生物化建设,完善森林防火体系,全年发生森林火灾126宗,过火面积273公顷,受害率0.1%,远低于国内平均水平。二是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切实加强宣传教育、专项执法、疫病监测、救治检疫工作,启动白云山等野生动物进城示范点建设,受到市民普遍关注,对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三是实施外来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各区、县重点防控松材线虫病、薇甘菊等危险性有害生物,基本实现“有害不成灾”目标。四是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加强以森林公安为主体的林业和园林执法队伍建设,加大对破坏绿化、破坏森林和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2011年共立案查处各类案件218起,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和绿化建设成果。
(五)生态公益林体系更趋稳定。一是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66条惠民措施”,制定实施《“十二五”期间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和完善管护机制工作方案》,2011年全市239万亩生态公益林损失性补偿标准提高到一般区位每亩33元、重点区位每亩36元,较2010年增幅约10%,使近百万林农直接受惠。二是加快实施林分改造。对1.5万亩生态功能较差的纯松林、低效林进行改造,选种优良乡土树种,优化树种结构,提高林分质量。三是大力推进南部沿海防护林建设。2011年南沙、番禺等区新种植红树林2000多亩,其中南沙湿地经过近几年的打造,被评入“羊城新八景”,成为市民生态休闲的新热点。
(六)林业和园林改革有力推进。一是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全市纳入林改集体林地面积372万亩,林地所有权发证面积366万亩,占98%;林地使用权发证面积363万亩,占97%;集体山林股权证发证面积333万亩,占95%,林业集体收入70%以上分配给林农。成立广州林业产权交易中心,加强和完善基层林业工作机构,基本完成配套改革任务。全市有林改任务的9个区、县全部通过省级检查验收,其中从化、增城市和萝岗、白云、花都区被评为优秀。二是顺利完成简政强区事权改革。根据市的部署要求,市政设施收费处成建制移交交投集团管理,文化公园、东风公园、烈士陵园、草暖公园、兰圃以及广州温泉木材检查站、从化温泉自然保护区、陈禾洞自然保护区下放区、县管理。
(七)依法治绿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是加强行业法制建设。完成制定《广州市绿化条例》、《广州市绿道管理办法》、《广州市城市道路绿化养护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文件。二是依法开展全市林权争议专项治理行动。全年共调处林权争议案件966宗,全市林权争议积案由1071宗减少至272宗,减少和预防了山林纠纷等不安定因素。三是规范行政执法行为。颁布实施《湛江市市政园林局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办法》,进一步细化、规范行政处罚的适用范围、标准、程序等,提升了依法行政水平。四是依法高效办理行政许可。全年共受理行政许可案件7304宗,无一投诉,既方便了群众,又有效保护了绿化建设成果。
(八)绿化精细化管养得到加强。一是建立先进的园林绿化管理评价体系。按照《关于加强城市道路绿化养护管理的通知》,进一步明确绿化养护标准、检查评分细则、工作绩效考核办法等,完善考评体系。二是建立健全城市绿化巡检制度和队伍。成立专门的绿化巡查和管养队伍,完善市、区、工区三级绿化管理体系,邀请专家、社会监督员等第三方共同打造全新的监督检查平台,以城市绿化“优胜杯”、公园管理“红棉杯”评比为依托,加强了重点路段的养护巡检,促进了绿化养护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三是加强公园景区管理服务。针对公园免费开放后,游人增加、服务设施老化等问题,稳步推进公园升级改造,进一步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其中天河区、越秀区大力加强城市绿化精细化管养,越秀公园、珠江公园、烈士陵园、晓港公园加强绿化升级改造和精细化管理服务,带动和提升了全市绿化养护和管理服务水平。通过加强城市绿化和公园景区精细化管理,为我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出了积极贡献。此外,还成功举办了第18届广州园林博览会、广州国际盆景展、兰花展、石门红叶、萝岗香雪等一系列充满岭南特色的园林艺术精品景观,广州展园“花城丝路”荣获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金奖。
(九)林业和园林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一是有效完善公共服务。结合大部制改革后首次“行风上线”工作,进一步健全林业园林8383服务热线,实施义务监督员制度,规范办事程序,完善便民措施,增强机关尤其是窗口单位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意识,提高了工作效能。二是加强党建和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加强“固本强基”工程,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取得了较好成效。三是加大纪检监察力度。切实抓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简政强区事权改革、林场棚户区(危旧房)改造等重点项目监督检查,不断推进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规范化,率先实行林业和园林工程项目库制度,目前入库项目200多个,总投资约17.6亿元,强化了林业和园林规划建设的前瞻性、科学性。四是提高来信来访和议案提案办理质量和效率。全年共受理来信、来访、来电案件1284宗,回复率100%;办理建议提案52件,满意率100%。
回顾一年的工作,我市林业和园林建设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这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有关部门、各区、县的关心支持,更离不开全市林业和园林系统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职工上下一心、团结协作、艰苦工作。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我市林业和园林工作还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主要是制约林业和园林一体化发展的观念性、机制性问题依然存在,林业和园林精细化、艺术化建设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依法行政和政府职能转变有待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和公共管理服务有待进一步提升,等等。对此,我们要发扬成绩,总结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做到“三个必须”:
一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精细建设。林业和园林事业是一项社会性、公益性事业,是服务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我们必须始终树立质量意识、精品意识,坚持科学发展、精细建设,把每一项园林绿化工程作为一件艺术作品去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精心养护,努力培育更多更好体现岭南园林特色、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园林艺术精品,为广州花园城市建设增色添彩。
二是必须着力提升工作执行力、创新力。执行力是一个单位、一名干部工作作风的综合体现,提升执行力、创新力是确保政令畅通、效能提升的首要要求。近几年全市在亚运绿化、绿道建设、青山绿地工程等方面取得了很好成绩,这就是执行力、创新力的表现。我们要继续发扬这种真抓实干、雷厉风行的优良作风,敢抓敢干、真抓真干,不断提升我们各区、县的执行力、创新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是必须加强团结协作、市区联动。全市林业和园林系统点多、线长、面广,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更加注重合作,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要进一步加大和各区、县有关职能部门的联系和互动,积极整合系统资源,发挥整体优势。实践反复证明,只有通过整合资源,加强协调,建立起上下沟通、工作对接、运转高效的管理模式,才能在全林业园林系统上下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强化职能、务实创新,争创广州林业和园林发展新优势
市第十次党代会在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中提出要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上取得重大突破,以花城绿城为特点的生态城市品牌更加响亮,高标准打造一批集中展示“花城”风貌的新亮点,彰显岭南园林特色,提升广州花城和绿城魅力。对照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花城绿城特色的生态城市建设目标,立足林业和园林工作实际,确定今后一段时期林业和园林工作总的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以建设花城绿城特色的生态城市为目标,以实施“美丽城乡行动计划”为抓手,坚持一手抓林业生态和园林绿化重点工程建设,一手抓林业园林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林业和园林科学发展水平,努力形成“森林围城、绿道穿城、绿意满城、四季花城”的城市景观,真正使广州无愧于“千年花城”的美誉。2012年重点加强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以赴,抓紧推进美丽城乡重点工程。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实施的“美丽城乡行动计划”,结合林业和园林工作实际,今后一段时期要集中力量全力推进“十大岭南花园、十大最美森林公园、千里绿道、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全面提升广州花城绿城建设水平。
一是全力推进十大岭南花园建设。建设一批体现岭南园林特色的岭南名园,是市委、市政府推进广州花城建设的一项重要部署。要按照“市建设为示范,各区、县齐参与,全社会共评选”的原则,坚持一园一品,打造一批既体现传统岭南园林精髓,又富有时代精神,能够集中展现花城风貌的园林绿化精品。今年重点启动珠江花园、白云花园、海珠花园等10大“岭南花园”以及21个“花景”项目建设。同时,按照市的部署,对“云山麓湖”周边全面升级,打造白云山—麓湖—东濠涌连片生态休闲景观带,为广州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再添新名片。
二是全力推进十大最美森林公园建设。建设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森林资源、弘扬森林文化、服务广大群众的“民心工程”。要按照分类指导、重点推进的原则,市一级主要抓好流溪河、石门、帽峰山等重点森林公园建设,各有关区、县也要集中力量建设好1-2个森林公园。在森林公园建设上,要大胆探索,积极突破难点问题:一是通过租地、征用或生态补偿等方式,解决森林公园内林地尤其是核心区林地权属不一的问题;二是各级财政在加大对园区公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同时,探索以多形式吸纳社会资金投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三是按照国家和省、市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建立健全森林公园保护管理机构,努力做到基础设施比较配套,管理工作比较完善,旅游条件比较具备,以点带面促进森林公园建设的大发展。
三是全力推进千里绿道建设。千里绿道是建设“幸福广州”的标志性工程。在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广州绿道建设取得了很好成绩。下一步,要重点建设贴近市民群众生活的城市绿道,计划再新增绿道200公里,进一步拓展市民生态出行、享受低碳生活的新空间。同时,要继续完善绿道驿站、标识、科普、文体等各项配套设施,加强绿道运营管理,确保全面投入使用,实现绿道使用率增长10%以上,真正使绿道成为市民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四是全力推进千里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生态景观林带是连接城市社区和郊区森林公园、大森林绿地的生态走廊,是构建点、线、面结合的网状森林绿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区、县要按照《广州市生态景观林带建设规划》,全面推进广河、广惠等20条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发挥提升景观水平、维护生态安全、发展生态文明的重要作用。今年市重点抓好广河高速等100公里示范段建设,营造多色彩、多层次、连片大色块和具有区域特色的森林生态景观长廊。同时,结合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按照绿化、美化、净化、亮化、人文化的要求,对广清立交、广氮立交等城市出入口景观进行升级改造,着力打造以市花红棉为主色调、错落有致、四季花开的城市门户景观,提升广州良好的生态形象。
(二)统筹兼顾,全面构筑林业和园林“三防”体系。林业和园林具有“三分种、七分管”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森林和绿化资源的保护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加大防乱砍滥伐和破坏绿化、防森林火灾、防外来有害生物等“三防”工作力度,保护和巩固林业和园林绿化建设成果。
一是严格森林和绿化资源保护管理。要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抓好木材检查站建设,强化木材经营加工管理,坚持做到凭证采伐、凭证运输、凭证经营加工,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森林等违法犯罪行为;规范征占用林地管理,实行林地用途和数量管制,坚决制止和查处违法使用林地行为。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林业和园林执法队伍建设,加大对破坏绿化、破坏森林和野生动物资源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严格控制绿地开挖及树木砍伐、迁移的行政审批,对新建两年内绿地原则上不能迁移、占用。
二是加强森林火灾体系建设。森林火灾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要立足预防,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广大市民的森林防火意识;严格落实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强化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森林消防监管职能;切实加大森林防火组织体系和森林消防队伍,以及生物防火林带等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野外火源管理,提高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的综合能力,减少森林火灾损失。
三是加强外来有害生物预警防控。要积极开展外来有害生物调查与防治工作,建立健全有效的预警、防范机制,重点对松材线虫病、微甘菊等实施综合治理,防止传播扩散,确保生态安全。同时,切实加强野生动物和湿地资源保护管理。建立健全野生动物救护、繁殖及经营监管体系,制订和完善野生动物猎捕、驯养繁殖和经营利用管理制度,促进由利用野外资源向繁育利用人工资源转变;加强野生动物卫生防疫工作,防范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三)以人为本,着力提升林业和园林“三项服务”水平。林业和园林事业是一项公益事业、民生事业,为广大市民群众提供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是各级林业和园林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要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着力提升林业和园林公共服务、景区服务、政务服务水平。
一是提升林业和园林公共管理服务。林业和园林工作与市民关系密切,努力提升各级林业和园林部门公共管理服务水平,是加强行业建设,构建和谐行业、和谐社会的需要。各单位尤其是窗口服务单位、广大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公共服务意识,切实增强预防和应对各类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要通过制度的、技术的、管理的手段确保林业和园林公共设施的正常运行,确保林业和园林公共产品的安全和质量,让这些设施和产品更好地为市民的生产生活服务,提升林业和园林公共服务水平,树立林业和园林行业的良好形象。
二是进一步加强公园景区服务。各大公园、景区是服务市民群众的第一线,提升公园景区服务水平是创建文明行业、提升行业形象的最有效途径。要坚持建设和管理“两手抓”,一方面继续大力推进公园景区拆围透绿、升级改造、“融体于绿”工程以及无障碍设施、治安监控系统建设,完善硬件服务设施;另一方面积极推行公园景区网格化管理,构建全时段、全地域覆盖的网格化管理体系,提升公园景区管理服务的精细化、人性化、优质化水平。
三是切实加强林业和园林政务服务。提升林业和园林政务服务是建设“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机关,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要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工作,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和依法行政相结合原则,建立高效、便捷的办事制度,规范行为准则,提高办事效率,确保优质服务。要进一步做好信访工作,健全领导接访日制度,建立信访工作首问责任制。配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落实窗口服务工作,严格把好行政许可第一关,按照“办理时限”和“一次性告知”等服务承诺,打造阳光型政府机关。
(四)夯实基础,全力推进林业和园林“三项建设”。要实现林业和园林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切实加强法制、科技和养护体系建设。
一是以依法行政为主线,促进依法治绿。要进一步加强立法建设,今年重点抓好《广州市公园条例》、《广州市帽峰山景区管理条例》立法工作。积极理顺林业和园林执法体制,按照《广州市绿化条例》的规定,认真做好园林绿化执法交接工作,进一步健全以森林公安为主体的林业和园林执法队伍建设。要严格依法执法,严格制定和遵守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监督的执法程序,建立执法评议考核制度,认真落实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通过制度建设和检查监督,提高依法行政、依法治绿工作水平。
二是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促进科技兴绿。要进一步加强林业和园林科技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市、区、镇三级科技推广体系,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推广。重点加快建设广州“数字绿化”系统,利用“3S”及三维虚拟技术,集成开发森林资源管理、园林绿化管理、公园管理、大树名木管理等专业信息系统,构建覆盖全市12个区、县的森林资源和园林绿地数据库,形成全市绿化管理一张图,逐步实现林业和园林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网络化目标。同时,继续加快森林生态监测体系建设,及时掌握和定期发布全市森林生态状况信息,引导群众进行森林生态旅游,并为林业和园林绿化建设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三是构建市区联动机制,实现绿化管养精细化。一是市区联动分级养护。对道路绿化、公园绿化、防护绿地等绿化类型,按不同要求分等级进行养护管理,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绿化网格化管理体系,做到管理标准、管理范围、管理责任精细定位。二是加强绿化巡查养护。以城市绿化管理“优胜杯”、“红棉杯”评比为依托,进一步健全监督检查制度和竞争激励机制,加强日常巡检工作,让检查评比正规化、常态化、制度化。三是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绿化养护。通过管理热线、网络平台和志愿者监督不断扩大精细化管理范围和监督密度,共同推动全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注微信
关注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