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眉长臂猿无尾。前肢明显长于后肢。雌雄异色,雄性褐黑色或暗褐色,具白色眼眉,头顶的毛较长而披向后方,故头顶扁平,无直立向上的簇状冠毛。雌性大部灰白或灰黄色,眼眉更为浅淡,颜面宽阔而被以灰白短稀毛,面周更趋浅淡,白色。白眉长臂猿计有两亚种,我国的亚种(H.h.leucogenys)左右两条眼眉不相连接,体毛较长,为70
白眉长臂猿是长臂猿中体型较大的一种,头很小,面部短而扁,体长为45—
白眉长臂猿栖息于热带原始森林中,几乎常年生活在树上,靠两条长臂和钩形的长手,把自己悬挂在树枝上,像荡秋干似的荡越前进,动作迅速准确。偶尔也到地上行走,走路时,身体半直立,两臂有时弯在身子两侧,有时举过头顶,走起路来一摇一摆,滑稽可笑。营家庭式生活,通常3~5只为一群。其叫声洪亮,数里外可闻;从不搭窝,睡眠和休息都坐在树上。杂食性,吃树叶、果实、昆虫、鸟和鸟卵。幼猿8~9岁成熟,冬季产仔,每胎产1仔。白眉长臂猿和其他长臂猿一样,是灵长类学家、心理学家的重要研究动物。
2分布范围
白眉长臂猿生活在云南北部的腾冲、盈江、瑞丽(芒昌、等扎)、龙陵、保山(坝湾)、泸水、陇川、潞西、梁河等县,在国外见于印度东北部阿萨姆、孟加拉国和缅甸等地。白眉长臂猿共分化为2个亚种,分布于我国的是东部亚种,其分布区也是现存类人猿分布的最北限,目前在我国已经建立了云南铜壁关、高黎贡山等自然保护区,以保护这个珍稀动物,但它的野外数量仅有100只左右了。在18世纪以前,白眉长臂猿和白颊长臂猿曾至少分布到广东大陆西南的罗定一带,而现在只分布于云南南部和西南部,可见其历史变迁也是非常巨大的。
白眉长臂猿为东洋界缅甸--中国亚区的特有种,国内仅分布于云南西部怒江以西的保山、腾冲、盈江和陇川。国外见于印度东北部阿萨姆和缅甸北部[1]。
3生活习性
白眉长臂猿主要栖于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在云南西部,多栖于海拔2000
白眉长臂猿
白眉长臂猿栖息于热带或亚热带的高山密林之中,不筑巢,觅食、睡觉、休息都在树上进行,很少下地活动。在森林中,轻舒猿臂,手脚并用,疾如飞鸟。喜食野果和嫩芽、嫩叶,也吃昆虫和鸟卵等,过着“一夫一妻制”的家庭式生活,也同自己的幼仔组成一个小的群体,占据一块大约面积为30—
4生长繁殖
白眉长臂猿每年9月至翌年2月发情交配。交配的姿势有两种,一种是雄兽和雌兽都用前肢紧握树枝,面对面
地悬挂于空中,用后肢相互搂抱腰部,下腹部紧贴,交配时臀部不断地颤抖,时间持续20秒钟左右。另一种是雄兽在后,雌兽在前的面对背蹲坐式,交配时雌兽的臀部高抬,低头或转头回望着雄兽,雄兽则在背后紧抱雌兽,臀部连续抽动,持续时间较长,可达2—3分钟。交配时雌兽发出一种低而急促的哼叫声,交配之后雄兽则表现得很兴奋。雌兽每年产1胎,怀孕期为7—7.5个月,每胎产1仔,初生幼仔的体毛为乳白色,6个月后变为灰黑色。7—8岁时性成熟,寿命一般为20—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