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或许是“三八妇女节”一词听起来不够友好,或许是商家营销制造的噱头,相比“纪念妇女运动”,人们越来越喜欢庆祝“女生节”(又叫女神节),甚至“用女生节取代妇女节”的呼声,在民间也越来越高。
在当下年轻人群体中,“女神”一词有着微妙的特殊含义。当一名男士说“XX是我的女神”,就像从前说“XX是我的白雪公主”一样,意思就是“XX是我心仪的对象、理想的妻子”(英文叫Miss right)。
与直白的“情人节”相比,在“女神节”这一天表达爱意,似乎要含蓄一些,可以避免尴尬。在这一天,有些男士会向心仪的女士送上祝福和赞美,甚至还有鲜花和礼物。
一些看重“仪式感”的妻子,对丈夫也有了越来越多的期待——一名向往智慧、独立、知晓是非、富有爱与美的妻子,自然希望丈夫每天都把自己当作“女神”。
▍东方多仙女,西方多女神:
神话体系下的女性角色
中国的神话传说中有很多女性人物,比如女娲、嫦娥、洛神,不过她们通常被视为“仙女”,而不是女神。实际上,中国的年轻女性们,似乎更愿意被男性称作“女神”,而不是“仙女”。
这种潜意识里的“崇洋情节”,是为什么呢?
首先,西方的女神通常是天神的女儿,是天生的,比如美神维纳斯。而中国的仙女,往往是凡人变的,是飞升的,比如奔月的嫦娥。
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一点,但我相信大家都能体会到:相比仙女,女神会显得更加“高不可攀”。
其次,西方女神所代表的,通常是与现代文明有直接关联的价值观,给人很多美好的想象,比如自由女神、智慧女神、正义女神、艺术女神。
而中国的仙女,通常只局限于“男耕女织”的农业文化,比如牛郎的妻子织女、董永的妻子七仙女。农村的老人们,今天仍然会用“仙女”来夸人,但是对于农业生产的浪漫画面,相信没有多少现代女性会真正向往:
农业文化的极致浪漫: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
可见,中国年轻人更青睐“女神的眷顾”,是出于人性对美好生活普遍的向往。遗憾的是,当我们想要表达“自由”“智慧”“正义”等文化追求时,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无法找到可以寄托的女性形象,只能借用西方的女神。
▍两种神话
两种价值体系
细究起来,中国的“仙女”和古希腊罗马的“女神”,差别到底有多大呢?
1.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女神,人数众多,地位超越,掌管着人间大多数的事务和关键职权,在所辖的每个领域都握有最高权柄。
而在中国神话传说中,虽然有众多光彩夺目的女性,却找不到掌管智慧、正义、自由、和平、战争、生命、命运、音乐、狩猎、财富、丰收、爱情、青春的女神。
除了与帝王幽会,她们几乎都不承担具体工作。比如西王母的全职工作,竟然是整天开派对招待各路神仙。
而且,中国仙女最后的归宿,几乎都是嫁给有权有势的政治首领。比如女娲嫁给了伏羲,巫山神女嫁给了楚王。
西王母与玉皇大帝本来毫无瓜葛,但是后来,西王母先是变成玉皇大帝的母亲,最后在国人的口耳相传中,竟然委身于玉皇大帝。
2.古希腊罗马的女神,大都有固定而明确的形象,并通过雕塑、绘画或硬币图像的形式展现出来。
比如正义女神忒弥斯手持天平、蒙着双眼,是为了不偏不倚地执行裁决;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身穿无袖宽袍、肩背箭袋,是为了方便随时出击……
而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女性,由于没有深度介入凡人的生活,几乎都没有固定、明确的形象,更不要说成为某种价值观的象征了。
从实际来看,各个族群都有自己的神话传说,承载着他们的情感和价值观。例如在中国的传说中,财神爷是掌管凡人财运的天神,所以新年迎财神,寄托着人们对财富的渴望。仙女却从没有这样的象征地位。
可见,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女性的地位,绝对无法同古希腊罗马的女神相提并论。
▍尊重女性,就是文明
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文化传统,造成了怎样的社会后果?
以古希腊罗马为代表的商业文明,尊崇女神,尊重女性,这使他们的观念制度非常人性化,且富有现代性。
比如,在12世纪的欧洲城邦,一个女人如果成为寡妇,她的财产并不归婆家,而是归她个人自由支配,这项权利受到法律和教会的保护。
即便很晚才学习西方的俄国,也将“尊重女性”视为男士必备的美德。
比如,当一名俄
法国革命名画《自由引导人民》
相应的,为了配得上这种尊崇女性的道德和审美观念,西方女性也通常以独立、智慧、正义等品德来要求自己。
而反观中国的农业文化传统,几千年来一直奉行男尊女卑的理念,以“红颜祸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等说法,竭力贬损女性。
有人认为裹小脚有一种病态的“美”,但事实上这种摧残女性肢体的行为,目的就是把女性圈养在闺中,阻碍她们实现经济独立。没有自由,美从何来?
从前有句话,“宁拆一座庙,不拆一桩婚”,因为当时,女性没有财产权,不能像现在去自由择业,一旦失去经济倚靠,结局通常是死路一条。在族谱上,女性只有姓氏,没有名字,因为当时只有“男丁”才算人。
现代文明为何在中国姗姗来迟?
因此,女人最重要的,是坚守“妇德”,“郎有才,女有貌”,“女子无才便是德”,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女人必须从一而终,等等,这是当时社会对男女不同的价值评价体系。
女人在出嫁前要服从父母,在出嫁后要服从丈夫,在丈夫死后还要服从儿子。丈夫死了,妻子如果守寡到死,朝廷会颁发贞节牌坊,因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在深受儒家影响的东方国家中,即便是西化程度最高的日本,女性也长期处于被压制的地位。这种贬损、压榨女性的观念制度,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政治学者刘军宁在《天堂茶话》中说:
一直以来,中国存在两种文化传统:一种是“山文化”,崇尚的是男性的阳刚、雄起;一种是“水文化”,崇尚的是女性的阴柔、雌伏。
然而,两千年的历史中,“山文化”一直处于上风。这也是中国神话中,仙女很多,女神很少的主要原因。
改变思想版图的政治智慧
中国古代的政治伦理一直强调“仁”,然而,那些备受推崇的帝王,无论秦皇汉武,还是唐宗宋祖,哪一个不是刚强、勇猛?一个皇帝如果有“妇人之仁”,不仅会遭人鄙视,还会有杀身之祸。
然而,这种“拿强用强”的积极的政治观,在很多帝王身上表现为“生命不息,折腾不止”,结果是国家和百姓跟着遭殃。
如果一个国家的女性,受到尊重/得到爱护,这个国家就会在爱和温暖中成长。在一个女性长期受压抑的国家,女性本来的美时常遭受戕害,甚至造成女人的不堪和彪悍(例如曾经一度流行的“铁姑娘”和“女汉子”),这个社会就会越发堕落。
在今天,中国人已经感受到中国本土文化中缺乏能够承载普世价值的女神。所以,当人们需要通过女神来表达对普世价值的信念时,他们并不排斥外来的女神。
真正的女神,绝不止步于美貌。对智慧的向往、对自由的执着、对正义的坚持、对美的渴慕,都是对美貌的超越。先知书店特别策划四大女神必读书单,送给你身边真正的女神,全部限时8.9折,喜欢的书友不要错过。
向往文明的人们,请勇敢地追随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