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林业和园林局2015年工作情况和2016年工作计划

工作情况公开

市林业和园林局2015年工作情况和2016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16-02-01 09:16:04 来源:广州林业和园林局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一、2015年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2015年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年来,全市林业园林系统坚持重点突破,统筹发展,林业园林工作取得新成效。据初步测算,2015年底城市建成区绿地率36%、绿化覆盖率41.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5平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42.039%,生态公益林270万亩,新增森林公园14个,湿地公园7个。

(一)实施园林景观工程,岭南园林特色更加鲜明。

在城市园林景观提升工作中,我们坚持继承和发扬岭南园林精髓,营造色彩流畅、自然协调的绿化景观,凸显花城特色。

推进沿江景观带建设,优化一江两岸生态景观。按照“一江三带”的建设要求,通过“微改造”对临江大道生态景观带绿化进行改造、提升;结合轻轨建设,以各类开花植物打造阅江路轻轨沿线花园式站点,形成环境优美的生态景观带。

实施景观片区建设,增加园林景观新亮点。全面梳理流花湖、麓湖、白云新城、大学城、海珠湖等五大片区绿化状况,实施环境总体提升、道路绿化改造、花海花田等建设工程,把区域内的自然山水、人文景观、道路绿化等元素融为一体,打造兼具旅游观光、休闲活动等功能的绿色开敞空间。

建设花城花景,打造赏花景点。初步建立市集中采购,各区组织种植的工作模式,全年种植宫粉紫荆、木棉等开花乔木3.5万株,建成海珠湖、东濠花园、花果山绿地、大夫山森林公园、海鸥岛等城市主题花景,形成30个花开成片,各具特色的赏花点。

提升道路绿化景观。完成新滘路、大金钟路、市广路、南沙大道、护林路等12条道路绿化升级改造工程,构建疏林草地景观,增加观花乔灌木和配套设施,打造了疏密有致,开敞便民的道路绿化。

出入口景观进一步强化。在全面摸查城市出入口、城市交界面景观的基础上,完成广河春岗立交、北环高速科韵路收费站等15个出入口绿化景观升级改造工程,乔灌花草合理搭配,形成高低错落,色彩丰富的城市门户景观。

开展立体绿化建设。全面完成100座城市立交桥绿化及配套设施升级改造工作,全市天桥绿化达到255公里,绿化效果、技术全国领先。开展窗台、阳台绿化试点建设,探索墙体绿化、道路立体绿化等多种立体绿化新模式。

(二)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城市生态屏障更加牢固。

通过扎实推进林业生态重点工程建设,我市全面完成了新一轮绿化广东中期目标任务,并通过2015年度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森林围城、森林进城的生态格局得到进一步强化。

高标准建设生态景观林带。建成莞佛高速、增从高速、机场高速北延线、东新高速、广从公路、京广铁路等林带124.6公里,建设标准、质量大幅提高,形成贯通城乡的森林大道。

大力开展碳汇林建设。完成造林封育任务5.5万亩,超额完成3万亩的年度任务。基本完成全市碳汇计量样地调查分析及数据处理工作,初步建立森林碳汇数据库。我市森林碳汇年增长量达到379.33万立方米,森林生态效益逐步增强。

新建一批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充分利用山水生态资源,大力推进镇街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建设,新增二龙山、边岗岭、狮子岭等14个镇街森林公园;新增大沙河、鹤之洲、石马龙等7个湿地公园。

推进乡村绿化美化。与创建名镇名村、美丽乡村工作有机结合,通过开展“一园一林一路”工程,营造生态、自然的乡村绿化风貌。全年完成乡村绿化美化建设项目169个,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

(三)提供优质生态产品,林业园林服务功能逐步强化。

通过完善各类服务基础设施,增加文化、科普内涵,不断提升绿化服务功能,为市民提供优良的城市环境和惠及民生的生态产品。

建设儿童公园体系。201561,被列为“十件民生实事”之一的市、区13个儿童公园全面建成开放,总面积达173公顷,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儿童专类公园体系。市委、市政府作出的2015年全部儿童公园建成开放”的庄严承诺得以全部兑现。全市儿童公园全年入园人数达1163万人次,各园区游园活动内容丰富,交通疏导、安全保障到位,设备设施运行正常,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

完善绿道运营管理。新增绿道300公里,完成十二五期间建设绿道3000公里的目标,集中打造海鸥岛环岛路、科学城空中连廊绿道、花都湖绿道等一批功能突出的绿道精品线路和兴奋点。绿道管理运营有新亮点,绿道通手机软件上线试运行,还开展了南沙绿道自行车嘉年华、大学城绿道欢乐骑行、大沙河绿道徒步等特色体验活动。

改造公园景区设施。全市各大城市公园、森林公园积极开展园区改造工程,重点完善园区道路、停车场、风雨廊、遮荫蓬、旅游公厕、园道、平台等服务设施,为市民游客创造了良好的游园环境。在9个城市公园和5个森林公园建设了941个社会治安高清数字视频监控点,有力维护了公园景区安全。越秀公园入选2015最美中国榜”,石门国家森林公园获“广东省十大最美森林公园”称号。

丰富花事节庆活动。以花事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公园游园活动。2015年春节期间成功举办第21届园博会、越秀灯会、白云山桃花节、云台花园天竺葵花展、文化公园迎春花会暨灯会等节庆活动,打造“广州过年,花城开花”新品牌。全市公园结合园区特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如黄花岗公园黄花节、荔湾湖公园水上花市、广州动物园羊年生肖科普展、市儿童公园“快乐羊村”等,深受市民欢迎。我局还组织参加第十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香港花展,承办2015年国际盆景大会暨亚太盆景赏石大会,为弘扬岭南园林文化,展示广州形象作出了贡献。

增添社区公园绿地。新建广九铁路纪念园、驷马涌休闲绿地、吉山东社区公园、梁家休闲绿地等16个社区绿地,白云区、增城区积极推进社区花园和一村居一绿地工程,有效改善了当地社区环境,为市民增加了休闲活动空间。

(四)加强综合治理,林业园林管理上新水平。

各级林业园林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坚持建管并重,维护森林生态资源安全,强化园林绿化精细化管理,生态环境保护规范、有力。

严格实行定额管理制度。在林地使用定额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有力地支持了各级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建设。严控森林采伐指标,规范采伐行为,采伐证发放全程网上监控,保证森林生态得到进一步修复。

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全市共规划界定生态公益林270万亩,并通过划定森林管护区,将全市森林纳入生态公益林管理体系,新建流溪河、天鹿湖、大封门等生态公益林示范区7个。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投入逐年提高,全年安排资金2.33亿元,200万林农受惠。

积极防控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强化森林防火责任落实,持续推进森林防火“四化”建设,全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开展松材线虫病、薇甘菊等外来有害生物防治24.7万亩次,组织森林病虫害应急演练活动,促进防治能力提升。

打击涉林违法犯罪,大力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全年组织开展“蓝天行动”、“雷霆行动”等专项整治行动,有效遏制了各类“涉野”犯罪活动。积极接收救治野生动物,初步完成了大学城、白云山(麓湖)等野生动物进城示范点建设。

强化城市绿化巡查养护。制定全市绿化管养考核标准,落实养护单位自查,区绿化主管部门检查,市绿化主管部门抽查的三级巡查责任,依托数字绿化系统,对发现的存在问题实时通知督办,并实时反馈整改情况。配合国际龙舟赛、灯光节、横渡珠江、广州马拉松等重大工作,加强指定场所及周边地段绿化管养工作,落实应急处突值班,出色完成各项保障任务。

组建多方联动的应急抢险机制。与交通、供电及各区绿化管理部门密切配合,成功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全年处理绿化抢险2598宗。市绿化抢险队分赴湛江、深圳支援抢险工作,圆满完成救灾任务,得到各级领导和兄弟城市的充分肯定。

加大公园景区管理力度。配合《广州市公园条例》的颁布实施,全市公园、景区开展了主题为“携手爱园护园,共建花城绿城”的系列宣贯活动。各公园、景区认真落实条例,加大管理力度,积极推进功能分区划分、噪声专项整顿等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便民服务,增加公园景点、树木二维码简介功能,提高景点讲解员队伍素质,完善便民服务点、公共文明服务岗,组建志愿者队伍,倡导文明游园。

持续推进公园会所及餐饮类经营项目清理整治工作。在对财政投入管理的129个公园进行摸查登记、落实整改的基础上,对有关公园进行逐一核查,防止反弹,并将整治工作列入公园日常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实行常态化管理。目前,停业的项目已基本完成整改,恢复向市民开放。

(五)建立健全支撑体系,林业园林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加强规划指引。在市委主要领导的倡议下,成功举办生态绿色发展圆桌会,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广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策略。为理清林业园林工作发展方向,我局制定了《广州市林业园林2015—2017年行动计划》并基本完成林业园林“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在专项工作计划和规划方面,完成了流溪河、石门国家森林公园提升计划、珠江沿岸绿化提升计划、白云新城绿地系统规划、大蚝沙湿地景观概念规划,为今后的建设打下基础。

突出法治建设。完成《广州市公园条例》修订工作,并于2015101正式实施。启动《广州市生态公益林条例》修订工作,逐步完善林业园林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及行政执法电子监察系统,规范林业园林行业依法行政工作。

深化生态体制改革。结合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严格保护森林、林地、湿地、物种等四个方面的生态资源。稳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完成流溪河林场人员定员定岗工作,组织编制全市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林场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强化科技支撑。加强数字绿化系统建设,完善平台子系统和辅助决策系统,探索绿化管理从数字化向智能化转变。组织编制花城绿城关键技术指引,系统整理城市花景栽培、天桥绿化景观建设等7项技术;簕杜鹃等天桥绿化品种优选及其在桥梁绿化上的推广应用、环保节约型屋顶绿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林业园林新优物种繁育等科研项目取得新的突破。

严格财政和资产管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市本级项目资金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全市林业园林资金支付率大幅提高。加强内部审计和清产核资工作,对局属13个单位开展内部审计,联合市财政局对2011-2013年度各区实施的24市本级投资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大力推进历史遗留项目结算工作,梳理各级、各类项目258个,目前已基本完成结算送审,并同时抓紧在建工程的结算支付。

加强政民互动。大力开展行政审批改革,优化群众办事流程。认真听取吸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监督员和群众的意见建议,发挥林业园林服务质量义务社会监督员作用。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通过24小时值班电话、短信、微信、QQ平台、邮箱、云信访系统、接访等多种形式听取群众意见。

落实安全生产监管。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要求,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结合我局行业特点,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书和隐患排查台帐制度。以景区游客安全、自然地质灾害防控、森林防火、危险品存放等为重点,开展经常性、拉网式的安全生产大检查修订完善各项应急预案,认真排查整治安全生产隐患,积极创建平安景区、平安林区,全年无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十二五期间,全市林业园林系统围绕建设花城绿城目标,全力实施“青山绿地”、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和“花城绿城水城”战略,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与“十一五”对比,全市森林覆盖率从41.4%增加到42.0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从40.5%增加到41.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15.01平方米增加到16.5平方米;建设绿道3000公里,新增城市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各类公园49个,构建起多层次、多功能、立体化、网络化的国土绿化格局,促进了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2016年重点工作

2016年,按照省、市的总体部署,我局将继续推进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和花城绿城建设,厚植优势,补齐短板,实现林业园林建设管理品质化、精细化,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为我市“十三五”生态绿色发展起好步,开好局。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优化生态空间体系,提升城市园林景观品质。

坚持用开放的眼光和国际的视野审视林业园林工作,对标新加坡等国际先进城市,既要优化生态空间体系,提升整体生态效益,又要提升工程设计、施工的科学性、艺术性,打造生态景观亮点和精品。

1、推进林业四大工程。加快推动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各项任务的工作进度,为2017年全面实现新一轮绿化广东建设目标奠定基础。按照城郊森林公园建设要求,新增10个森林公园,结合了绿色生态水网建设,新增7个湿地公园;新建大广高速、广园路景观林带三期等生态景观林带80.5公里;开展森林碳汇建设3万亩和森林抚育4万亩;继续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建设,完成180条村的绿化美化工程,完成33个市级美丽乡村建设任务。

2、实施珠江一江两岸提升工程。落实“一江三带”建设计划,推进堤岸绿化美化。完成临江大道(西段)、阅江路绿化景观带景观提升工程,并延伸实施临江大道(科韵路以东段)改造,推进琶洲片区的景观升级,抓紧制定大蚝沙湿地公园规划建设方案,启动大蚝沙湿地公园建设工程,努力打造具有岭南特色的水陆双线景观。

3、建设城市景观片区。主动吸收国际先进、新颖的理念和思路,建设展现岭南园林文化的精品工程。完成流花湖公园总体提升(一期)、麓湖花园二期、大学城外环西路滨江景观带提升工程,启动流花湖总体提升工程(二期)、白云新城绿化改造、麓湖西段环湖绿道、麓湖横枝岗绿化环境整治、大学城中心湖绿地景观提升、湾咀头湿地公园提升、中环校际绿地景观提升等工程。通过微改造手段,各区完成1-2条城市道路绿化改造工作,增加名优树种,引领全市道路绿化水平全面升级。

4、打造城市花城花景。建设30个城市赏花景点,推广种植木棉、宫粉紫荆等开花树种6.5万株,每个区要整合推出不少于3个赏花点,重点打造市属公园“一园一景”,形成城市色彩基底,力争实现“绿满花城,花开四季”的城市花景新常态。

5、推进公园设施升级改造。完善市区儿童公园游乐和服务设施,推进公园景区公厕、绿化景点建设、旅客服务设施等改造工作。重点加强流溪河、石门、帽峰山森林公园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完善镇街级森林公园基础设施。整合生态片林、水系湿地等自然生态资源,建设近郊湿地公园和森林公园,构建林水结合的绿地网络体系

6、完善绿道网络设施建设。各区新建绿道150公里,在流花湖、麓湖等人工湖湖岸建设环湖步道(缓跑径)示范段。加强运营管理工作和推广工作,完善配套设施,促进绿道与城市慢行系统、城市公园绿地的有效对接,建设绿色出行交通系统。

7、加快立体绿化推广步伐。制定立体绿化建设行动计划,重点实施垂直绿化、新建建筑及公建配套建筑立体绿化工程,打造集中成片,具有示范效应的窗台、阳台、道路围栏等立体绿化项目,增加城市空间绿量。

(二)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利用,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严格保护与合理开发相结合,充分发挥森林生态服务功能。

1、严格森林资源保护管理。进一步规范林地使用定额管理,做好征占用、采伐定额的集约化利用,保障好重点建设项目和民生工程使用林地需要,确保实现森林资源“双增”年度目标。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制定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意见,重点推进从化陈禾洞省级自然保护区然保护区界碑界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界定自然保护区的范围边界。

2、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步伐。着手开展对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利用的中长期规划,启动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工作。摸清林业产业家底,做好产业发展规划,以森林旅游、林下经济、林木种苗与花卉培育为重点,推广一批优势、示范项目。优化产业布局,引导企业发展壮大,带动山区林农就业和增收。

3、强化森林防火工作。狠抓责任落实,将防火责任明确落实到镇街、村社。按照“抓基层、打基础、重预防、建制度、强科技”的发展思路,科学编制森林防火“十三五”规划。进一步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完善防火通道、生物防火林带、防火物资储备库等森林消防基础设施,提高森林火灾的防范和扑救能力。

4、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和外来有害生物防治。探索建立以防治企业监测为基础,以专业技术指导为依托的病虫害监测模式和四级监测预警网络。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与科研院所合作,完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网络,创新监测方式,建立健全野生动物救护及经营利用体系。

(三)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发挥林业园林服务功能。

按照城市管理新常态的要求,加强林业园林养护、提升管理执法水平,保护园林绿化建设成果。

1、提高绿化管理养护水平。细化绿化管养标准,提高绿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完善市区联动应急抢险、专业队伍建设,探索把公共绿化纳入公众责任保险机制。强化三级巡查的机制,探索网格化管理模式,加强对各区的指导、监督和规范化管理,缩短整改响应时间。

2、完善落绿化管理制度。从严审批绿化迁移、砍伐,原则上新建2年以内的主要道路、主要景点的绿化不准迁改。落实执行《广州市公共绿地迁移树木管理制度》,明确迁移树木后续管理实施细则,规范迁移树木后续管理,提高绿化资源利用率。

3、提升公园管理服务水平。落实贯彻《广州市公园条例》,加强行业监督检查,分批公布全市公园名录,完成公园经营项目清理的后续工作。市属公园按照“一园一特色”的要求,打造一批主题突出、内涵丰富的花事、游园活动,各区要同时开展1-2项公园品牌活动。

重点推进流花湖公园自然展览馆、黄花岗陈列纪念馆、越秀公园城市公园科普展示馆等科普文化设施建设,引导各大公园,建设公众微信平台,利用互联网手段宣传推广公园,增加公园科普文化内涵。

4、完善数字绿化系统建设。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快完善公园、绿道和重点林区视频监控系统。继续完善数字化“一张图”并推进广州数字绿化平台各业务子系统的整合应用;推动互联网技术资源与林业园林工作的深度融合,提高公共服务效率,为市民绿色出行、共享花城绿城建设成果提供便利。

5、狠抓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按照国家、省、市安全生产的工作要求,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建立安全员制度。系统梳理安全生产工作和检查制度,设置安全应急处置明白卡,明确预案与应急管理程序。采取自查、督查、抽查多种方式,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大整改和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局系统不发生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四)推动制度机制创新,加快林业园林改革步伐。

以创新思维完善落实各项制度,继续推进落实深化改革工作,为林业园林工作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1、落实生态红线保护制度。完成林业保护红线的划定,衔接、纳入生态控制线、生态保护红线,落实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将林业、园林有关数据信息纳入“多规合一”核心要素。抓好林业生态红线后续配套工作,积极探索编制林业生态红线管理办法,为深化林业生态红线改革提供有益经验。

2、探索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开展《广州市生态公益林条例》修订工作。稳定生态公益林面积,建立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长效递增机制,逐步提高补偿标准并健全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信息系统,加强补偿资金的监管。稳步推进森林、绿地、湿地等碳汇计量监测工作,探索建立相关碳交易机制。

3、稳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全面落实国有林场改革任务,理清功能定位,理顺管理体制,使林场回归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主业,强化国有林场保护培育森林资源、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职责。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

4、强化标准制定和规划设计把关。颁布立体绿化、绿地养护、园林废弃物处理等花城绿城建设关键技术指引。加强整体统筹,做好各类林业园林工程项目方案的审查把关工作,建立完善方案审查制度,强化行业监管能力。加强对全市公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审查把关,科学引导,严格监管,把握好公园发展方向。

5、完善市区联动协调机制。主动加强规划指导和技术指引,统筹开展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花城绿城建设、落实珠三角生态安全体系一体化规划、绿色生态水网建设等全局性工作,强化市、区联动机制,指导林业园林工作协调全面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注微信
关注手机版